“我女儿失恋了,好几天都闷闷不乐……”
小珍的女儿跟谈了7个月男孩子分手了,心情非常低落。
但这个现象可急坏了身为妈妈的小珍,她很希望孩子能够快点积极起来!

失恋的孩子
小珍的女儿谈过很多次恋爱,最长的也就3个月。
这次这个7个月的相亲恋爱,小珍作为妈妈很重视,中间女儿不想谈了,小珍都劝了下来。
但没想到因为一件小事,女儿和男朋友大吵一架,吵完回来就打电话分手了。
当时女儿回到家,灰心丧气的说:“我再也不想谈恋爱了,我真的不想结婚。”
小珍一下就慌了,于是选择求助。

问题的恶性循环
“你女儿的恋爱,好像你比你的女儿更在意的她的恋爱……”
“是啊,我是她妈妈我能不着急吗?”
“可是,女儿的恋爱,是谁的事?”
“是……是我女儿的事,是的,我也知道……但是我总是忍不住干涉她……”
在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视角中,妈妈所在意的女儿的“恋爱问题”和妈妈对女儿的“干涉”其实刚好互为因果。
因为孩子恋爱有问题,所以妈妈要干涉。
因为妈妈会干涉,所以孩子学不会恋爱。
这就变成了恶性循环。
对于这位妈妈来说,她需要看到自己的行为在维持问题存在和持续。

背后的担忧
当我我上面的逻辑讲给小珍,她前思后想,但还是觉得不管不行。
“我不放心!肯定是我女儿的问题解决了,我才能放心啊。我女儿都说不愿意结婚了!”
“嗯,所以你会一直努力,直到女儿没问题。”
“家长不就该这样吗?”
“你是在担心什么呢?”
“我在担心……她吃亏啊,这不是终身大事嘛?”
“嗯,如果结婚前的问题,你都操心解决了,结了婚之后的问题你能安心放手吗?她有了孩子之后呢?”
“那这些问题我就管不了了……到时候看她自己吧,让她自己负责。”
“那从什么时候,你愿意开始让她自己负责呢?从哪个时间点?”
这个问题让小珍沉思了很久,仿佛她说不出一个时间点自己是放心的,或者她也不知道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让孩子自己负责。
这背后是小珍的担心,她担心孩子受伤、担心孩子吃苦,哪怕这个“孩子”已经27岁了。

给孩子信心
记得一个教育学家说:你相信孩子就是相信孩子,不相信就是不相信,你装都没法装。
对于小珍来说,她的担心传达出的信息并非是“孩子我信任你”。
孩子接收到的很可能是妈妈认为“我不行”“我自己处理不了”“我需要帮助”……
其实,不论孩子多大年纪,都希望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信任,而且在感受信任时,人才会做的更好,变得更有自信。
对于小珍来说,需要做到以下三点:
第一,表示孩子你需要帮忙妈妈会支持你的。
第二,在孩子真的求助时,再帮忙。
第三,安慰孩子就好,不需要频频支招。
就像是幼儿学走路,如果孩子摔倒就被抱起来,那么她就会成为走不好、不愿走的孩子。
而小珍需要成为那个能看到孩子受伤同时鼓励孩子的父母,这才是孩子成长的阶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