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案例经过来访者同意后公开,感谢他们的分享】
【客户情况】:小敏,女,32岁,已婚,孩子2个月。最近出现一种厌恶孩子的情绪,见到孩子就烦,特别是看到大家都围着孩子转的时候,她就会特别难受。
【诉 求】:想了解自己到底是怎么了,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,并且处理这种情绪。
【案例情景重现】:
怀孕,包括刚生完孩子的时候,小敏的情绪状态总体算是稳定的,尽管偶尔会有些烦躁上头,但基本缓两天就没事了。但在最近的时候,她发现自己有时候看到孩子会有种嫉妒的感觉,尤其是看着老公、婆婆,还有自己爸妈都围着孩子转的时候,她心里面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,甚至会嫉妒孩子,觉得“你们凭什么对他那么好”。
小敏自己也觉得这样的想法很奇怪,但她就是控制不住地这么去想,常常因为这样的事辗转反侧睡不着。她和老公说了自己的想法,老公非常不理解,觉得“大家喜欢孩子难道你不应该高兴吗”,小敏自己也解释不清楚,她不敢和公婆或爸妈讲,怕说出来的话长辈不但不理解,还会指责她。
【原因分析】:
通过广州悦动力心理咨询沟通,了解到小敏小时候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,上面还有2个哥哥,自己是老三,尽管是年龄最小的孩子,却得不到太多的关爱,她下面还有1个弟弟,弟弟一出生后,也是得到了全家人的宠爱,这让她心理感到极度的不平衡。小时候的小敏,见到大家在关心弟弟的时候,就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家人对她那种有点冷漠的态度,小小的她,心里面就会想:凭什么你们都偏爱弟弟,都不爱我。 刚好小敏的孩子是男孩,看到大家这么热烈地去关心他,小敏就不由自主地勾起了当年小时候被忽略的那种复杂感受。把当时自己对于弟弟的嫉妒之情,投射到了儿子的身上。 她心底里会有一个声音:凭什么你(指儿子)能够得到偏爱,而我那时候没有。
【咨询步骤】:
|
咨询过程 |
处理方式 |
第一阶段 |
倾听梳理,找到小敏情绪背后的原因 |
引导小敏思考,自己以前的生活经历中,是否出现过类似于嫉妒儿子这样的情绪,慢慢了解了她小时候和弟弟、家人的相处模式,并确定她的情绪源头是来自于家人重男轻女带来的心里不平衡。 |
第二阶段 |
宣泄情绪,为自己的童年哀悼 |
小敏对于弟弟还有家人,长期心里压抑着大量的不满,引导她在咨询室安全的环境中宣泄出来。 一直以来,她会觉得自己好像很坏,居然会恨弟弟和爸妈,在慢慢的引导和聆听中,她开始接纳自己对家人的恨意。这种恨意在咨询中慢慢释放,慢慢缓解。她可以哀悼自己过去的经历,慢慢和过去的事情做心理上的告别。
|
第三阶段 |
培养心理弹性,促进与身边人的良性沟通 |
小敏自身的情绪平复后,需要优化她当前的人际关系进行,进一步巩固她的心理。因为前面已经帮助小敏觉察到了自己更加深层次的情绪与需求,接下来指导她和丈夫进行深度的沟通,小敏可以隔天找个时间,或者选择在睡前半小时,和丈夫倾诉自己童年的经历,自己也可以去聆听丈夫对事情的看法。加深丈夫对妻子内心的了解,并且给予适当的回应。通过沟通,两人之间的隔阂渐渐减少,丈夫也更加理解和心疼妻子。待夫妻俩能够达成共识后,慢慢也能够冷静地对待孩子了。 |
【治疗变化】:
2个月咨询结束后,小敏从之前的焦虑、烦躁、挣扎,慢慢变得平静了下来。了解到自己童年经历对于自己的影响后,让她更加接纳自己产后的焦虑。这2个月对小敏来讲也并不那么轻松,因为她要面对自己多年以来原生家庭带来的复杂感受。能够在短短2个月得到改善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她在咨询中非常配合,也不断尝试去面对那些令人不好受的感觉,慢慢她发现,那些压抑的感受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可怕,在这个过程中,她也在不断成长,更加能够驾驭自己的情绪。
免费向心理咨询师
咨询一个问题
收起来